疫情的關係,公司開始分流上班,WFH的我只有一台筆電可以用,有天在家工作到我脆弱的腰簡直就要爆炸,於是就決定要來添購設備,為了從WFH的日子中捍衛我柔弱的腰桿。

為什麼需要買藍牙鍵盤?

WFH時發現在家的設備不適合長時間工作

之前都只使用筆電,在看電腦的角度上就會有點吃力,已經沒有很高的我還是要整天都低頭看螢幕,脖子和腰真的很痠痛,最後就痛下殺手買了一台23吋螢幕,瞬間舒適度上升八百倍。

不過在筆電搭配大螢幕使用的時候,就會產生電腦和螢幕不知道要怎麼擺的情況。因此我是這樣擺的:

原因是想要鍵盤跟螢幕呈現直視的狀態,如果放左右的話會變成需要一直轉頭看不同螢幕,如果真的變成這樣的話,那也只是把上下痠痛改成左右痠痛而已,於是就使用這種上下放螢幕的方式,後來也用這模式工作了兩三個禮拜,但後來覺得還是有不少缺點。

筆電鍵盤的缺點

很燙

尤其現在是夏天你知道嗎,在家開冷氣很貴的,而且即使開了,手放在長時間使用中的筆電鍵盤上,那個溫度真的很引發燥熱,對我來說相當程度的影響了工作的情緒。在一個文案就已經想不出來的時候,身邊環境中任何的雞毛蒜皮小事都很容易被放大檢視,最後就變成啊,我就爛。

有時候沒真的很需要用兩個螢幕

我在做一些比較需要極度專心的工作的時候,通常都專注在同一個螢幕上,很少會用到兩個螢幕(尤其筆電螢幕這麼小,我的工作類型真的派不太上用場),這時候筆電螢幕就會變成一個干擾源,在認真看上面大螢幕的時候,下面的小螢幕就卡一個位子在那邊,或是一直亮著吸目光,如果開著網頁有廣告在動來動去就會更慘。

佔位子

工作上有時候有靈感,或是要快速做一些發想、邏輯推演,我會習慣用紙筆來協助進行,在公司的時候只要把鍵盤移開就好,但在家裡就變成要把整台筆電移開,移開的時候還會各種扯到線,一下掉HDMI,一下掉電源線,然後電源線又去扯到延長線,順便把電燈線也扯掉,畢竟把筆電當桌機用,各種接線真的很複雜。

Logitech K380 藍牙鍵盤開箱

因為真的很亂,前幾週在YT上看了很多極簡生活或是房間收納類的影片,有次看到一塊藍牙小鍵盤(不確定是不是這次買的這塊),在網路上做了點功課後,就決定要買這塊羅技的K380。

為什麼選K380

羅技是鍵盤滑鼠老牌

畢竟是老牌子,而且是品質有口皆碑的老牌子,從很小的時候家裡就是用羅技的設備,一直以來印象也都不差,出社會之後有能力去嘗試了各家不同牌子的滑鼠,但最後還是回歸到羅技。倒也不是因為他真的每個產品都好用到炸,而是與其花時間做一堆功課,還要判斷看的文章到底是不是業配,不如就選自己熟悉的牌子,至少這輩子用他們東西還沒有被雷過(人品太好?)。

很小一塊

我考慮很久要不要買有數字鍵的鍵盤,畢竟獨立數字鍵真的很方便,但考量到工作類型不會太經常按到數字,相較之下我更希望有比較大的工作空間,於是就決定選這塊小小的鍵盤。

可以配對三個裝置

除了平常用的電腦,加上手機和平板,覺得一塊鍵盤可以用在各裝置上,不用一直重複解除配對再重新配對的動作,真的是相當方便。

跨系統

這個則是最主要的點,我的電腦是MAC,有裝雙系統Windows,雖然大部分的工作都可以在MAC上面完成,但還是有些在Windows裡面進行會比較方便的工作需要切換過去,畢竟兩個系統的快速鍵也都不太一樣,腦部切換已經有點吃力了,所以如果有一塊鍵盤可以幫我在按鍵上標示,同時支援兩個系統,那真的是可以幫上很大的忙。

開箱實錄

疫情期間PChome速度真的太慢了,某個禮拜一下訂單,本來想趁分流在家之前先買好東西送公司,剛好週五帶回家,隔週就可以在家用,結果一直到週五都還沒開始出貨,我就直接取消訂單了。(題外話)

因為(相對)急用,所以這次也不去電商了,下班之後去公司隔壁燦坤碰碰運氣,結果剛好剩下最後一塊而且還是我想要的白色,立刻果斷帶回家。他的盒子也是蠻小巧玲瓏的,跟鍵盤本人很搭配,放上O秀雷敦作為比例尺給大家參考。

裡面有鍵盤本人和簡易說明書一張,這沒什麼字的說明書其實資訊也蠻清楚的了。有指示要把鍵盤背面的貼紙撕出來啟動,很像小時候玩電子雞要把貼紙撕起來過電。我覺得美中不足的是沒有把鍵盤前方墊起來的東西,所以如果喜歡有一點斜度的鍵盤的話,買這塊就會需要自己另外找東西墊。

鍵盤本人蠻有質感的,不論是觸感、按鍵還是重量,都不會有廉價塑膠的感覺。

左上方三顆就是藍芽配對按鈕,只要長按其中一顆三秒鐘,就會進入那一顆的配對模式(按鈕上面對應的燈會開始閃爍),這個時候去裝置上面搜尋藍牙裝置就可以進行配對了。配對成功後燈就會停止閃爍,呈現亮著的狀態,然後大概在五秒內慢慢熄掉。

可以對三個按鈕分辨配對三個不同的裝置,未來在使用的時候只要按一下就會直接切換過去,不用再長按重新配對。

實際使用起來真的超級快超級方便,我目前配對的裝置是Macbook pro 2015,和Google Pixel 2,設定完之後都是按一次鍵盤左上按鈕,燈會亮起來代表連接成功,大概1~2秒鐘的事情。

延伸閱讀:[開箱] Mac初體驗 – MacBook Pro retina 13″ early 2015 (128G)
延伸閱讀:[開箱] Google Pixel 2 有感升級,再見了HTC M8

鍵盤的厚度也是相當的薄,不過重量卻不算輕,體感上我覺得比公司用的那種塑膠大鍵盤的重量差不了多少,有一種把精華都濃縮起來的感覺。因為很薄小,所以之後如果要帶出門我覺得也是蠻方便的,整個大小就很像一個比較大的長夾(厚度還比長夾薄)。

使用心得

於是乎現在我的桌面配置變成這樣。

優點前面都講得差不多了,整個觸感和按下去的感覺都是舒服的,該有的功能也沒有少,這麼小的鍵盤甚至還有媒體鍵可以用,也沒有很多人擔心的延遲問題,目前就算用來玩遊戲也都很順暢。

但缺點也不是沒有,就目前的使用情況,有幾個還不太習慣的點:

  • 因為鍵盤很小,按鍵間距不習慣,暫時還無法達到使用一般大鍵盤的輸入效率;
  • Function鍵跟Mac的Function鍵有時候不是同一個功能,主要影響我的是在逛PTT的時候,因為Mac沒有home和end,需要用function鍵來取代,而用這鍵盤就會無法輸入這種指令,不過目前對我的影響也只有逛PTT而已
  • 沒有觸控版。Macbook用習慣的人應該都無法割捨觸控版的方便,如果有經常需要使用觸控版的需求,可能就要考慮另外外接,或是別種有附觸控版的鍵盤。

不過整體而言對我來說還是相當好用的,以文字型工作而言有效率提升的效果(寫文案,打打code)。但如果是作為重度娛樂,或是多媒體設計師使用的話(玩遊戲、剪片、修圖等),建議還是考慮使用筆電內建的鍵盤,或是另外尋找更專門於各項用途的鍵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