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故事可以追朔到將近四到五年前大四的時候,因為畢展需要更好的配備和可攜性,買了一台筆電,所以開始很少使用家裡的桌機,我猜可能是因為家裡潮濕,電腦又沒什麼在過電,所以久沒用就開始變得有點秀抖秀抖的,一開始是變得有點難開機,可能開個電腦會需要跟他耗上快半小時,因為這樣實在太浪費時間,最後乾脆就擺爛放在那邊了。結果有一天心血來潮想要好好的處理他,一拆開機殼,主機板上的風扇索性就跳樓自縊身亡,也宣告著這台桌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雖然我的電腦不是美國隊長裡面的九頭蛇博士,為了臥底神盾局,需要買下一整個地下室的高科技設備來將腦部資料數位化,但裡面的資料還是有保存的價值啊,學生時期的作品集、照片,還有一些重要的聊天記錄,全部都還在那顆孤苦無依的硬碟裡面,一直以來我都想要買一個外接盒或是傳輸線,來繼續存取硬碟裡面的資料,但是礙於一直沒(ㄌㄢˇ)空(ㄉㄨㄛˋ)做功課,但又不想要花冤枉錢,所以就一直沒有處理這件事情,直到前陣子的尼伯特颱風,陪同事去光華買顯示卡,順便把最近很紅的鬥陣特攻給敗下來,才想說,啊~那麼就今天下手吧。

是的,事隔四年,終於下手了。

因為很久沒有研究硬碟外接盒的事情,所以就連在跟店家溝通的時候都出問題,不知道為什麼一開始一直跟店家說想要找IDE轉SATA的外接盒,然後每問一家店,就多一個滿臉問號的店員,直到最後我終於自己發現原來我剛剛一直都說錯話了,我要的是SATA轉USB啊!為什麼是講IDE啊!所以到了下一家店,店員終於聽懂我在說什麼,馬上帶我到後面的架子讓我選,但好像也沒有什麼好選的,因為能選的牌子真的不是很多,事實上,我們後來跑的兩家店,都只有相同的兩個牌子可以選,一個是包裝上各種簡體字的中國品牌,另一個則是台灣的品牌,雖然該中國品牌比較有名,但他們家的產品查了一下評價好像都不是很強,所以最後選擇了以前沒有聽過的一個台灣品牌,雖然比較貴一點,但就當作是支持一下國貨。

內裝包含了:USB3.0傳輸線、電源線、固定做、螺絲釘、說明書、廣告傳單,和外接盒本人

 

固定座看起來小小輕輕的,但其實還蠻穩固的,硬碟的重量放上去剛剛好

 

外接盒的內部構造,有個讓你插上SATA硬碟的插頭
外接盒的內部構造,有個讓你插上SATA硬碟的插頭

 

傳說中多年前的硬碟
傳說中多年前的硬碟

 

外接盒的空間剛好符合一顆硬碟,插上去穩穩的

 

接著把側邊的螺絲都鎖好,基本上就完成了
接著把側邊的螺絲都鎖好,基本上就完成了

 

接上電源和電腦,就可以直接使用,藍色的燈會在接上電腦的時候亮起來
接上電源和電腦,就可以直接使用,藍色的燈會在接上電腦的時候亮起來

 

實測

其實我不是個專業的硬碟玩家,測速什麼的不太了解,所以我單就一般正常的使用心得來說。

以使用的順手度來說,我覺得整體的設計有點卡,因為電源開關和插座都是在盒子的後面,對於我想要讓他靠牆的情況來說,就會有點不方便,畢竟盒子前方的指示燈是個重要的東西,有時候我需要看到燈亮的情況來判斷他到底有沒有正常運轉,所以指示燈這面一定得放在前面,這就代表了如果我需要進行一些硬體的操作(插拔電源、USB連接線,或是開關機),就必須要把手伸到盒子和牆壁間的隙縫,操作起來有點不順手,不過基本上大部分的情況我不會一直去插拔或是撥動開關,所以其實也是還好。

放在牆壁邊有點卡,線也不是很容易處理
放在牆壁邊有點卡,線也不是很容易處理

速度的話我不太確定,因為就我用兩台電腦來使用的體驗是不一樣的,使用Macbook的時候非常順暢,用來看裡面的照片和文件完全沒有延遲,甚至看電影也沒有任何速度上的不適,但因為硬碟裡面都是Windows的檔案和軟體,所以Macbook沒有辦法使用裡面的軟體,不知道用它來使用軟體速度如何,而且因為硬碟格式的關係,所以也沒有辦法測試寫入的速度。

而使用另一台年事已高的Acer 4745g (Windows)來測,就完全是另一個不一樣的體驗,從讀到硬碟開始就是一連串的問題,但其實也沒有一連串啦,他還是讀得到硬碟,但當有企圖對他進行讀取動作的時候,比如說打開一張照片,就會開始變得很緩慢,慢到甚至連開資料夾都有問題,最後連整顆硬碟都讀不到了,必須要拔掉重插,才能重新讀取到硬碟。不過在測試的時候因為系統也剛好正在更新,所以也許也只是因為這個關係,導致做任何事情都很慢速,等我下次有正常的測試環境時,會再來更新這段。

總而言之,我相信一般正常的電腦和系統都可以順暢的使用,如果對這個牌子的外接盒有興趣想要購入,記得去光華商場買,會比在PChome上買還要便宜個一兩百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