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以來聽音樂都是用買手機送的耳機,不然就是去光南買個幾百元的小耳機,然後其實也都沒有覺得特別想要換高級耳機,只是最近一直覺得耳道式的耳機老是讓我的耳膜不舒服,有一種聲音直接撞進耳朵裡面的感覺,加上那天是情人節路上簡直閃光彈嘉年華(藉口),於是就毅然決然下班揪團衝一發同事推薦的品嘉音響

然後就買了這副鐵三角Ath-TAD500,超頂級Hi-end(以超級木耳的我來說)耳機。

走進店裡的時候跟店員提了我的需求

  1. 比較常聽古典、交響類的音樂
  2. 想要耳罩式
  3. 預算1500上下

於是乎店員就拿了三隻符合條件的耳機出來(我忘了其他兩隻是什麼= =”),經過幾輪的試聽之後,最後決定選擇帶這隻ATH-TAD500回家。

以前買完耳機都直接放進背包裡帶走,這次付完錢拿貨那當下的感想是

咦!原來我耳機這麼大包 Σ(°Д°; 

原本想低調地放在背包裡帶回家,結果這耳機超大盒,還另外附了一個精美的黑色紙袋,提著走在路上真的還蠻像什麼高級精品的。

讓這袋看起來像是個令人羨慕的情人節禮物
自己買給自己的

走在路上都有風呢!
隔幾天的確是颳了颱風沒錯啦

盒子的背面寫了一些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主要是一些不要亂扯電線,不要放在奇怪的地方之類的。

然後有強調了一下這副耳機有不需要調整的頭部支撐墊,其實我是在寫這篇的時候才發現有寫這個,大約兩個禮拜前剛買回家的時候,我還認真的花了一些時間找怎麼調頭部的墊子…

側邊有夾了一張保證書,店員說那張一定要留著,如果出事了,看情況保固期內可以免費修,即使保固期過了,拿保證書去修也可以打折。

所以趕快把保證書裱起來唄。

每次看到made in Taiwan就會有一種奇妙的感覺,我在台灣的音響店,買了一副日本進口的耳機,然後這耳機是made in Taiwan。

我是不知道現在台灣的代工品質如何,但我心目中對MIT的東西還是很有好感的,所以看到「產地:台灣」的時候還蠻開心的,至少比看到made in China還要開心很多。

它包裝的有點緊密,所以要花一點時間輕輕的把耳機本人拿出來。

盒子裡面還有附一個6.3mm的鍍金轉換接頭,不過近期內應該用不到。

大大的絨布耳墊戴起來蠻舒服的,但戴久了會覺得有點悶熱悶熱,夏天不太能夠戴很久,尤其容易流汗的人應該會發瘋,邊享受音樂邊享受三溫暖般的頂級待遇。

不過冬天來戴的話應該就會很開心,這舒服的絨布兼具保暖功能,冬天就入手一副TAD500來取代妳的耳罩吧!(誤)

側面看一下。

傳說中不用調整的頭帶。

上面那兩條頭帶看起來就有很專業的感覺,戴上去看起來就搖身一變成了…我也不知道成了什麼,反正就成了看起來戴了專業耳機的人。

試聽

混了這麼多年的樂團,沒想到在買耳機的時候發現自己是個木耳,讓我年輕貌美的幼小心靈受到了不小的打擊,難道以前每次團練前的調音我都不知道在調三小只好當熱嘴,原來就是這個原因嗎!

下面以平常有在聽的幾首音樂來說明一下這耳機給我帶來的截然不同的感受。

ps. 下面音樂示範只能用youtube,所以音質大家請自行腦補XD

流行音樂

其實我很少聽流行音樂,但為了照顧到對後面的內容沒有興趣的人,所以決定放在第一個。

這種爵士鼓+電吉他的流行音樂,用這副耳機聽起來差別沒有很大(不過其實我聽什麼差別都不大啦…XD),我目前有感受到明顯差異的應該就是bass的存在感。

因為我的電腦用音響是2.1聲道,可以調bass的音量,所以之前要聽那種需要強力bass的音樂我都不會用耳機,會改用音響聽,但有時候深夜開音響真的很白目啊,所以買這副耳機其實也稍微有一些點是放在這裡。

另外還有大鼓,用之前的耳機聽起來大鼓比較沒有回音,這副的話音場感覺比較不乾,有點像在公園踩大鼓 vs 在舞台上踩大鼓,的那種差異感。

雖然沒有這麼誇張,但用TAD500聽流行音樂,會有一點點這種bass cover的感覺。

小編制交響 (或室內樂)

用TAD500聽,會有一種音樂產生「景深」的感覺。

這樣說好了,以下面這首航站情緣的原聲帶《The Tale of Viktor Navorski》為例,他是有點類似豎笛協奏的曲子,後面的低音聲部把整首的氣氛托住,然後再由豎笛把主題唱出來,所以這個「景深」的效果就顯得重要了,沒有景深,就聽不出來誰是主角。

用之前的耳機聽,或是用我的音響聽也是類似的狀況,聽起來就像是整個樂團的人排排站,一起把這首曲子演奏出來,大家都是主角,大家也都不是主角,沒有景深。

TAD500有把這種景深的效果做出來,你可以感受到豎笛是站在你面前的,樂團是離你比較遠的,立體感比較充足。

大編制交響

當時店員有跟我說,如果預算再往上的話,可以買到讓各分部樂器聽起來更分明的耳機,雖然因為預算真的不能往上所以沒有下手,不過即使有預算的話,我應該還是會認真考慮一下。

因為我認為有時候作曲家在配器的時候,就是想要有一些樂器混在一起的效果,就像是很多人站成一列排出一個千手觀音的隊形,如果這時候把每個人都分開來橫的排一列,雖然說也是很壯觀,但就沒有千手觀音應該要給人的感受,而我對於耳機讓樂器更分明這件事情的看法也一樣。

回到TAD500,我蠻慶幸他沒有所謂的樂器分明的等級,在聽大編制交響樂的時候,因為TAD500帶來的廣闊音場,所以整首的氣勢都來了,加上我覺得可能是耳罩的部分概括整個耳朵,而不是只有耳道,所以聲音是透過整個耳朵傳進來的,比起耳道式的耳機就更有臨場感。

不過一些音色太亮的低銅有時候會小小破音(真的很小啦),這情況不常見,我想可能是耳機還沒有暖開吧,可以再聽幾個月觀察看看。

電影原聲帶 (電子混音較多的)

因為其他類型就是大小編制的交響,所以我特別把有混音的拉出來說。

我在想會不會是因為當年《社群網戰》的超級電音專輯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大家發現原來這樣馬欸通,再加上當代配樂大老Hans Zimmer也跟著一起玩,還把近年正夯的dubstep直接用在《蜘蛛人驚奇再起2》上面,所以大家開始放心的融合各種風格到電影的配樂裡面。

因為之前一陣子剛看完《瘋狂麥斯:憤怒道》,這種末日電影搭配上電子混音的配樂實在是蠻配的,所以最近一直有在回去聽原聲帶回味一下。

因為這些類型的音樂除了電音之外,也會使用大量的打擊、或是節奏性很強的其他樂器,或是Zimmer很愛的bass長號大轟炸,瘋狂的把音符砸下去,這種時候就是要大聲聽起來才有爽度,而耳道式耳機開大聲應該很快就會聾掉(耳膜很痛啊!)。

所以TAD在這類型曲子的功用就出來了,即使是用FFFF去砸的音符,雖然大聲,但TAD500聽起來並不會因此不舒服(除非你真的開到最大聲啦…),能夠認真去享受這些音樂帶來的爽快感,花錢買一隻回家還蠻值得的。

小結

雖然敗這隻回家對我來說有點心痛(NT$1980),但對耳機的市場而言,這好像才是入門中的入門,不過目前也還算是堪用了。

可以推薦給木耳的朋友們使用,或是預算不足想要先從小規模耳機開始入門的入門耳機玩家,雖然很多音樂還是聽不出來細部差別在哪裡,但那種放很大聲也不會耳朵痛的感覺就夠爽快,也算是值回票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