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睡覺前覺得好像腦內電影資料庫有點久沒更新,但又覺得很晚了不想看太花精神的東西,於是就選了這部沒有台詞,想說不用多花一份注意力去看下面的字幕應該會比較輕鬆一點,不過事實上有沒有比較輕鬆最後還是感覺不太出來就是XD


當時看完奧斯卡,覺得這部應該很強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原創配樂),但上映廳數超少,而且都是白天,想說只好等電視了,結果各電視台連要買的意思都沒有,最後終於是在台哥大的My Video上面看完了。

《大藝術家》讓我想到大一的時候修過一堂課叫做「視覺傳播概論」,有一次其中作業是要在校園裡面進行一次的行動藝術表演,我們這組的內容是一位原本穿著整齊服裝,認真在座位上讀書的學生(同學A),因為社會上各種壓力因素的拉扯(背上貼著寫著各個因素紙條的同學B、C、D),最後終於發瘋扯爛上衣在校園裡瘋狂咆嘯。

重點其實不是我們的劇情,是在講評的時候,老師給我們的建議。他認為我們的構想還OK,但覺得最好的表演,是不能夠透過文字來解說的,如果同學BCD背上沒有那張紙條,用其他表演方式來象徵我們的壓力來源,這個演出就會更完美。

老師的建議我覺得蠻認同的,因此一直到現在我都盡量試著遵循這個模式去呈現一些東西。 (結果現在還是在靠文字吃飯XD

回到正題,《大藝術家》也秉持著這個原則(幾乎啦,有時候還是會有字幕出來),不用台詞就把這個故事說完,而讓我們能夠跟著主角一起沉醉在故事裡面的,就是演員們超豐富的表情(包含狗狗)、畫面表現方式、還有音樂。

角色

《大藝術家》裡的角色演出都很有那種30年代的感覺,誇張的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不用台詞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現在角色想要表達的情緒,不論是開心、欣慰、難過、憤怒、捶心肝…,雖然誇張,卻不會讓人覺得油膩,可以很舒服的沉浸在他們的表演中,跟著故事的發展一起體會角色的情緒起伏。

男主角整個臉部表情都很有戲,尤其是眉毛,但不是像卓別林那種喜劇型的表情大爆發,而是另一種比較內斂的,像是讓你感受他的心情,而不是直接把心情表演給你看,男主角招牌的紳士微笑應該電到不少青春少女。

女主角相較之下就比較直接一點,但也有可能是角色的關係,女主角的設定本來就是開朗,略帶三八的形象,因此會有一些比較大的肢體動作,還有比較用力的臉部表情,表演方式雖然有點誇張,但跟男主角搭起來,有種穩重男配天然呆的甜蜜感,不會讓人覺得有違和之處。

其他配角的戲份比較少,所以沒辦法很詳細的去了解他們的表現,唯一一個搶眼的配角就是男主角養的狗狗。

這隻狗狗真的很聰明又忠心,男主角的老婆想要吵架的時候狗狗會出來磕頭謝罪;還有一次在主角窮愁潦倒,發瘋直接放火燒厝的時候,狗狗也跑出去找警察來救人;還有最後有一個我認為是本片哭點最高,也是狗狗的演出。(我真的很喜歡那幕,所以不暴雷大家自己看)

表現手法

雖然《大藝術家》基本上就是一部在描述默片的默片,默片是不可以有講話和任何環境音的,但因為剛剛有提到是「基本上」,事實上《大藝術家》並不完全是默片,他中間有一些有趣的表現手法。

比如說製片告訴主角有聲電影的時代來臨了,主角一直不屑一顧,認為有聲電影是可笑的,但後來因為有聲電影真的太盛行,讓主角的事業來到一個低潮,主角就開始對身邊的環境開始有惡夢和幻覺出現。

比如說有一幕是主角在化妝間的時候,發現他移動桌上物品的時候竟然發出聲音了,讓他感到很訝異(因為這整部片基本上是默片,所以唯一的聲音只會是背景音樂),在這個時候,他聽到外面傳來一些嘻笑聲,出門一看,發現是一群女生有說有笑地走過去,然後他試著發出聲音,但不論是說話,還是大叫,卻什麼聲音也發不出來,最後在絕望的吼叫當中驚醒,原來剛剛只是一場夢。

讓我想到以前小學的時候看志村大爆笑,有一集在講忍者的小故事,志村在一個小房間裡面,他的家人朋友們都會像忍者一樣在房間裡面隱形、瞬間移動,或是在牆壁間穿梭自如,但他怎麼試都沒有辦法做到,於是就一直去撞到牆壁,撞破紙門,搭配罐頭笑聲完成了那天的志村大爆笑。

但我記得蠻清楚的,那次我完全抓不到笑點,而且晚上睡覺還做惡夢,夢到我的家人朋友也都可以輕易地做到一些我做不到的事情。

這部片中出現兩三次這樣的情況,所以有點勾起我的童年陰影XD

音樂

因為這是一部基本上默片,角色不能說話,不能有音效,所以背景音樂就變得非常重要,音樂在這裡的工作是要強化角色的情緒,開心的時候用輕快的複點音符、著急的時候用快速的弦樂上行又下行,再配重重的低銅和定音鼓。

《大藝術家》的配樂跟現代一般電影的配樂不同點是,一般電影配樂因為有音效和演員的台詞,所以只需要擔任氣氛營造的角色,但在這裡,配樂也是主角之一,電影裡面不能說話,所以音樂就要幫忙一起講故事。

不過即便如此《大藝術家》光聽音樂的話,依然沒有辦法知道電影確切在演什麼,但至少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現在這幕的情緒和氣氛,也算是值得一聽的佳作。